高晓松醉驾案三份证据

1、在高晓松醉驾案件中,辩护律师提交了三份关键证据以支持其论点。首先,同桌饮酒的吴波出庭作证,确认高晓松曾请求他人代驾。其次,同事朋友张亚东和小珂的证词强调了高晓松平日里对饮酒后安全出行的重视,他通常会找他人代驾。

2、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一,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二,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三,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同时,律师表示高晓松放弃做“无罪辩护”。

3、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有了上述三份证据,律师跟高晓松商量,可以做“无罪辩护”,有这样一个机会存在。

包含高晓松醉驾案的词条  第1张

4、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2011年5月9日晚上22时50分涉嫌酒后驾车,导致四车连环追尾,4人轻伤。央视和法制晚报的报道证实了这一事件,高晓松因酒精检测结果每百毫升血液中C2H5OH含量高达2404毫克,远超醉驾标准,被警方带走并最终被依法刑事拘留,面临1-6个月的拘役和吊销驾照的处罚。

改革开放40年典型案例一:高晓松危险驾驶案

1、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法律警钟:危险驾驶的代价 2011年5月,中国音乐界的一颗璀璨明星——高晓松,因危险驾驶行为被判拘役六个月,罚款4000元,这一事件成为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众多法制案例中的一记醒目印记。

2、首先,高晓松的危险驾驶行为发生在危险驾驶罪名刚刚实施的第九天,即2011年5月1日之后的第9天。其次,他的醉酒程度极其严重,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且在繁忙的北京东直门外大街上驾车,导致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事发后,高晓松通过公开道歉,表示“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3、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危险驾驶受到法律制裁:2011年5月,高晓松因醉驾被判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高晓松案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典型的法制案例:他撞上了新刑法修正案八的生效时间,被顶格处理,体现了法律的刚性和严肃性。

包含高晓松醉驾案的词条  第2张

4、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以下是针对该案判决的详细分析:案件基本情况 被告人信息:高晓松,男,汉族,1969年11月14日出生。案发时间地点:2011年5月9日22时许,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十字坡路口东50米处。

5、【导读】:17日,高晓松因醉驾案出庭接受公诉。他对自己9日晚醉驾的行为供认不讳。法庭当日宣布审判结果: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这也是目前为止醉驾入刑判决最重的案例。5月9日晚,高晓松醉驾发生事故,被交警查获并拘留。随后,高晓松被吊销驾照,5年内不能再重考。

6、年5月,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对于高晓松而言,这6个月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一个清华才子,校园民谣旗手,恃才傲物的游吟诗人,从书香门第,一路名校,少年成名,走遍世界,到看守所漫长的184天,高晓松的经历充满话题。

高晓松醉驾案为什么辩护人会被评审员打断

1、当时庭审时,高晓松十分平静。他的辩护人在庭上说,虽然法律上的惩罚还未到来,但实际上高晓松已自己惩罚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良知的审判”。辩护人还曾试图进一步为高晓松做罪轻辩护,可被高晓松礼貌地打断了。

2、刘姓当事人表示在车祸后,高晓松没有肇事逃逸,并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歉意和积极提出赔偿方案。鉴于对方态度良好,希望法庭可以对高晓松从轻处理。在随后的自我辩护环节中,高晓松首度公开对自己的醉驾行为进行说明。

高晓松为什么坐牢

超过法定酒精含量: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远超法律规定的标准,这是导致他被判入狱的主要原因。社会影响:作为一名公众人物,高晓松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审视和批评,他的入狱不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惩罚,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一个警示。高晓松入狱后积极配合调查,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出狱后,他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倡导交通安全和文明驾驶。

年5月,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对于高晓松而言,这6个月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一个清华才子,校园民谣旗手,恃才傲物的游吟诗人,从书香门第,一路名校,少年成名,走遍世界,到看守所漫长的184天,高晓松的经历充满话题。

高晓松坐牢的原因是酒驾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高晓松,作为一位知名的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和制作人,曾在华语乐坛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然而,2011年5月9日晚,他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在北京被刑事拘留。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