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个人信息还会在原公司保留吗
1、离职后,原公司通常会保留一些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以及入职表中包含的家庭成员信息等。这些资料的保留是基于公司内部管理需求,但公司不能扣留劳动者的各种证件原件。作为离职员工,你有权与原公司协商要求返还上述资料。双方可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决定是否返还。
2、离职后公司通常会保留员工的相关记录,包括在职时间、职位等信息。人力资源部门也会对离职员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存档,因此当你再次申请入职时,公司可能会查到你之前在该公司工作的经历。即使你离职后并未直接与原公司保持联系,但在职场中,员工的信息和背景资料通常会被保留。
3、个人资料公司还是会保留的,因为以便有事查阅。一般过3-5年,对于已经确实证明无用处的人事资料,公司会统一销毁。但是作为公司和人事人员,都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所以你不用担心资料外泄。
4、公司应该在员工离职后退还其个人资料。以下是具体原因:员工隐私保护:员工的个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工作合同等,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一旦员工离职,公司继续保留这些资料可能涉及侵犯员工隐私权的问题。因此,从法律角度讲,公司应当退还这些资料。
5、一是有可能丢失。由于你已经离开了原单位,负责任的单位有可能会为你细心保管,但是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人员,因为你已经离职了,长期不过问有可能造成丢失,等你需要个人档案的时候,再去找可能就比较麻烦了。二是今后考研,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需要档案。
6、离职的话,肯定是会把个人资料拷贝走,然后彻底删除。
如果面试后没有被公司录用,求职者是否有权利拿回自己的个人资料
面试后没有被公司录用,求职者有权利拿回自己公司不让带走个人资料的个人资料。如果是证件原件,单位依法无权扣留,如果是影印件或列印件,那么适用于民事范畴。 因为招聘者和应聘者是一种基于双方合约公司不让带走个人资料的关系,如果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明确表明竞聘未成功者将不予退还应聘资料,那么求职者就不应该要求招聘单位退回应聘资料。
面试时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拿回来的。面试未通过时:如果公司不让带走个人资料你面试的公司并未录用你,你有权索要回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因为此时公司没有继续保留你个人信息的必要,应当尊重你的隐私权,将身份证复印件归还给你。
去面试时,如果面试官明确表示求职者不适合所面试的公司,求职者可以直接提出拿回简历公司不让带走个人资料;如果面试官是让求职者回去等消息,则最好不要拿回来。具体原因如下:不适合公司的情况:直接提出:当面试官明确表示求职者与公司的岗位需求不匹配或公司已有更合适的人选时,求职者有权提出拿回自己的简历。
如果面试官让回去等消息:如果面试官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求职者回去等消息,那么最好不要拿回简历。这是因为公司的招聘流程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和决策者,包括但不限于部长、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甚至是总监等。公司不让带走个人资料他们需要过目和评估个人简历,以做出最终的招聘决定。
公司泄露员工个人资料违法吗
1、泄露雇员私人资料构成违法行为。依据共和国法律,包括《民法典》在内,人类基本权利中的个人隐私权得到严令维护。企业作为资料保管方,对雇员资料负有严格保密之责。未经许可而泄露雇员私人资料者,若使雇员蒙受损失,将面临侵权责任追究。当泄露工作人员大规模个人信息时,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刑事处罚风险。
2、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企业擅泄员工个人资料为非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员工所提供之个人资料应受到法律保护。如企业未经许可擅自披露员工资料,对员工造成伤害,员工可依法追究企业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
3、法律分析:公司不可以泄露离职员工信息,如果公司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将员工资料泄漏给第三方或提供给第三方从事营利活动,员工可以依侵权为由起诉侵权人要求停止侵权,如果造成员工损失,员工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严重者可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4、公司是不能在未得到员工允许的情况下泄露员工身份信息的。公民的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如果公司未经员工本人同意,将员工资料泄漏给第三方或提供给第三方从事营利活动,员工可以依侵权为由起诉侵权人要求停止侵权,如果造成员工损失,员工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严重者可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5、泄漏员工私人资料违反法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例,未经员工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私自收集、使用、处理、传输其个人信息,亦不允许买卖、提供或传播其个人隐私。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严密保护。如公司未经员工许可,擅自公开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及家庭地址等可识别的身份信息,便触犯了员工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权益。然而,若公司在法律框架下,如依照司法机构的合法要求传播相关数据,这种行为并不违法。但公司仍需证明信息披露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发表评论
2025-07-24 03:43:35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6:51:14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5:36:09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1:50:37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7:31:25 · 来自回复
2025-07-23 22:43:15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0:20:22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3:53:37 · 来自回复
2025-07-23 22:44:03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2:07:18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4:05:58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3:09:08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6:32:48 · 来自回复
2025-07-24 01:27:58 · 来自回复
2025-07-23 22:38:23 · 来自回复
2025-07-23 22:54:45 · 来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