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坊网讯 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讲述了三百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六名“国王的数学家”前往中国,与康熙皇帝展开积极互动,进而开启两国科技商贸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故事。本期节目邀请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从影片首个篇章“科技篇”中的这张《皇舆全览图》说起,探讨影片能否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文明互鉴”之旅。

Xtip.photoApp('jzpic',{index:'1'})" data-xphoto="jzpic" src="http://www.omaxcn.com/zb_users/upload/picture/5d/3e48021860f573d62a0b7dcab692ea.jpg" title="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1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1张">

第2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2张">

很多观众观影后表示,看见片中中西方两个不同国度的君王,从不同维度去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这一主线是格外具备感染力的。对此,李孝聪表示对影片的细节呈现度以及它的观赏度可以给到九分。

剧情从拉开法国外交部档案室中的柜子开始,那是一封远自三百年前的1688年,由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给素未谋面的中国皇帝康熙写的信。

第3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3张">

随后,该片通过白晋这个人物的脚步、身影将故事串联起来,观众们看到的画面就是白晋视野里看到的画面。

一会儿是北京紫禁城,画面中是雄浑、厚重、规矩的红墙黄瓦;一会儿又是凡尔赛宫,因此“科技篇”能够带给观众亲临其境的动感。

第4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4张">

“科技篇”中的《皇舆全览图》是影片《康熙与路易十四》当中重点讲述的部分,这一份地图也可以算作是一份友谊之旅。

第5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5张">

康熙登基以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北方蒙古草原却出现了葛尔丹之乱,俄国人越过乌拉尔山。这时康熙想很快结束跟俄国人在边界上的冲突,他就希望能够在尼布楚划定一下边界。

在谈判时,因为康熙的团队带的是用中国传统画法所画的《口外九大人图》,而俄国人当时拿的是十七世纪八十年代用经纬网绘制的更准确的一张图,因此从外兴安岭到黑龙江之间的这一段界并不好划。所以,这次谈判中出现的地图问题令康熙大为不悦,为长久打算,康熙下决心进行全国地理测绘,他需要更多懂测绘和计算的西方科学家来到中国。

第6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6张">

当时跟随路易十四在御前行走的两个传教士,一位叫白晋,一位叫张诚。得知康熙对绘制地图的诉求,白晋回法告知路易十四,随后法国又派出多名懂数学和制图的科学家来到中国。

于是欧洲来的传教士跟中国官员在1708年开始在中国展开测量,在全国覆盖了641个大地测量点,足迹走遍当时康熙时期控制的所有中国领土。康熙充当了全国范围内特大项目的“项目经理”。

第7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7张">

不过,这个过程格外艰难,很多传教士在奔波与操劳中累病,这其中也包括白晋。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奔赴这个帝国的城市、乡镇、村庄、河流、湖泊、山岳……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中国千姿百态的地理地貌正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经过十年的时间,《皇舆全览图》终于完成。康熙皇帝提到:“三十年的夙愿今日得见”,拿1717年这个时间往后一推三十年,也就是历史上《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年份,这也是这张测绘地图让中国皇帝如此感慨的另一份价值所在。

了解了这段历史,再看这张《皇舆全览图》出现在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首个篇章之中,就不足为奇了。

第8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8张">

《皇舆全览图》作为中国第一幅引入西方科学,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比例尺为1比140万。其中珠穆朗玛峰也是第一次在十八世纪的测绘图上出现,它比后来欧洲人在地图上标出珠穆朗玛峰提早了135年。

从深远的意义上讲,这份地图展现了康熙与路易十四的积极互动,不仅开启了中法科技交流的篇章,也在商贸交流方面掀起了法国的中国潮,以及思想文化方面“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的双向互动等。

第9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9张">

当《皇舆全览图》传到欧洲,在欧洲开始制版、印刷、流传以后,欧洲人对东方的看法也随之改变。科技的思想和认识升华,随即带来了航海交流与贸易,可见《皇舆全览图》的影响力之大。

第10张" alt="北大教授解读《康熙与路易十四》 回溯中法友谊路 第10张">

回看这段文明往来,恰恰能够说明,中法两国当时都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大国,都在致力于新兴国家的成长和发展。这种交流和互鉴直到今天依旧值得去回味,后世非常多革命家、文人往返于中法两国,也体现着从深远历史走来的情感维系。让我们一起期待中法友谊的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