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女》主创
戛纳电影节安排82位女性电影人在第五个竞赛日登上红毯呼吁“性别平等”是经过考量的:当晚首映的影片是伊娃·于颂的《太阳之女》,这是女导演在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的首次亮相,影片讲述了库尔德女性在战火中为争取自由而抗争的故事。一切的安排听起来都是如此完美,只可惜事前谁又能想到,这部《太阳之女》的质量竟能糟糕到如此地步?
《太阳之女》是导演伊娃·于颂的第二部长片作品,影片聚焦库尔德斯坦地区的一群“娘子军”,他们在面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屠杀与奴役时奋勇抵抗,敢于牺牲小我只为争取自由。或许是伊娃·于颂过于想要在电影中表现女性内心的强大,导致主要角色都极其缺乏真实感,明明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却拍出了比“超英片”更夸张的“主角光环”,这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有种难以承受的“分裂”。
库尔德娘子军毫无疑问是勇敢的,然而她们真实的抗争与牺牲绝不应该被导演滥用成煽情、激进的女性符号,并沦为刻板、做作的剧情中的一环。这不是女性意识的体现,这反而是一种对女性权益的刻意消费。由于导演的能力还不远足以通过镜头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主旨,因此《太阳之女》中出现了大量依靠台词堆砌,强行升华主题的场面,比如:
一位女性意见领袖突然通过电视喊话——“不管何时何地,请受压迫的女性们联系我,我一定会去救你,一切都来得及”;
女主角的战友在游击战过程中突然强行向其他人介绍:她就是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天选之女;
和女主角一同经历对战的女记者突然在片尾用一段超长念白对《太阳之女》进行了完整剧情概括……
从平日收看的新闻中,我们都能或多或少了解到身处战争中的人们都在经历着怎样的苦难。然而这部作品却让人在看完后很难生出太多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正如凯特·布兰切特在评委见面会上所说的,许多聚焦政治社会问题的作品,在艺术层面之外有了更多元的意义。这种创作理解值得尊重,它们能够带领观众去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然而艺术水准终究才是一个电影节最应该考量的。如果都要依靠“现实意义”来挽尊,那我们不如把过去一年的优秀新闻纪录片都选进主竞赛,让他们来拼个高下。
五分中的这一分,是向导演能够关注到战争中的女性表达我们的敬意。然而其他部分的处理当真让人有点失望,看完影片之后的我们也生出一点点好奇:82位走上《太阳之女》红毯的女性电影人,现在的心情是否也是五味杂陈?
发表评论
2024-05-25 17:59:50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7:30:45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6:09:38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9:44:47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5:40:08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8:46:51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21:43:11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16:23:10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5 20:12:08 · 来自51.222.253.16回复
2024-05-26 02:24:56 · 来自51.222.253.16回复